文/刘敦楼
发生在蚌埠南站的一位女教师“高铁扒门”事件虽然已过去好几天,本人也通过媒体向社会表示道歉并被罚交了2000元罚款。但这件事在人们心目中造成的阴影并没有挥之而去。一重要因素是这件事不是发生在一般人身上,而是发生在一位为人师表的女教师身上,视频一上传对社会,对观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力尤其大。
这一不光彩的事情雷电般的爆光后,面对成人世界和她的同事,这位从业多年的老师“脸一沉“或许能挺过去。但面对她正在任教的学生和以前曾教过的学生不是想挺过去就能挺过去的。
首先,这位教师还有没有勇气继续站在为人师表的三尺讲台上?其次是假如这位教师还继续站在讲台上,学生会向她投来什么样的眼光?并会有何着想?面对来自社会的强大压力她又能对自己的学生说些什么?。她的一些学生这阵子不一定看得起她了,甚至投以轻蔑的眼光。这位教师再去教育学生如何如何遵纪守法,注意交通安全等就不一定有人理她了。在正常情况下,这件事情出来之后,这位女教师最难过坎的恐怕是在校园里将如何面对自已的学生。
本来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还是挺令人尊敬的,“小学高级语文教师”,“德育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然而现在是形象全毁。她无视法纪“高铁扒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严重的损害了自身个体;严重的损害了教师整体;同时也在心灵上伤害了她的学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虽然这件事发生在这位教师一人身上,但对所有教育工作起到了震耳欲聋的警示作用。作为人师,作为青年少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无论是在人前还是在人后都要严求责已,慬言慎行,为人做事力求不要出现任何闪失。
有一热词叫“公众人物”,泛指为官一方的领导人、影视明星、形象大使和代言人等。公众人物是倍受大家关注的,他们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对民众和追捧他们粉丝的精神情绪、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等带来较大的影响。
教师虽然不是公众人物,但它具有公众人物的一些特点。教师从教十几年几十年有哪么多学生,接触过和熟悉的家长无数。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同样会对自己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对青少年成长的直接影响方面,教师的引领作用要远大于公众人物。
由此可见,教师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校园,还是在其它公开场所,务必不能记忘记自已的教师身份和为人师表的职业要求。
如在调整坐位、评比三好生等,如你有利益诉求,想收家长的红包,你要想到这将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从这之后学生会怎么看你?又如你在课堂上操手机接打电话,在课间抽烟,为师形象不正,你又怎么去要求自已的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有关纪律规定。在公交车上,你大声喧哗,口出秽言,乘客中说不定就有你曾教过的学生和接触过的家长在看着你。在校园里,在一些共公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就是“公众人物”,有无数双眼睛在瞄着你,你能没有任何顾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说到这里,不由让人想起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一句名言:“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有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的盯着你”。试想,如果这位“高铁扒门”教师时刻在想着还有这样一面镜子在不断的照着自已,她还能如此目无高铁运行管理规定而任性耍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