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敦楼
由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无论是从规模、范围还是从持续的时间和影响上来看都是空前的,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
特朗普在大阪峰会前几天还发飚要对其余中国出口美国近3000亿美元产品增加20%关税,并早已启动了相关程序。然而,在峰会期间举行的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中他明确表示:“不再对中国产品增加新的关税”,并表示重启已中断一个多月的中美贸易谈判。
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对华态度从强硬到变“软”,这一陡然的转身可能使他的鹰派团队和支持他的人一时还难以适应,但受客观形势所逼他也只能必须这样做。
一是国内国际的舆论压力。在大阪峰会前夕特朗普已遇到了他自 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少有的舆论压力。来自政界的压力并不是很大,议会两党对华贸易态度强硬出现了“少有的一致”。主要是来自企业界、商界和一些智库、媒体及学界的压力。政府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告听证对其余产品加增关税的意见,企业界,行业协会,特别是进口商是“95%以上反对”。这次反对增加新关税的呼声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特朗普的传统思维对打贸易战信心满满,多次说过“准能赢”的话,打到现在,特别是遇到中国这样的对手,现在已很难说他仍底气充足。
特朗普任用的一些经济政策助手都是一些“二三流经济学家”,其中包括纳瓦罗、库德洛这样的人物。虽然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对经济学常识的无知,或者懂也装不懂,但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和专家出于职业和学术良知,从未停止过表达他们的见解甚至是大声疾呼:贸易战没有赢家。增加的关税大部分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买单。最近,有百名“中国通”,其中包括中国问题学者和曾参与制定对华政策的前政府高官联名向特朗普和议会议员写信,再次表达打贸易战对美国没有益处的观点,这是峰会前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国内舆论压力的延续与高涨。
美挑起的贸易战,违背自由市场经济规律,是逆全球化而动,被全球舆论斥之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已引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对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国际社会对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寄于厚望。希望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能在本次峰会上能就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刺激经济增长达成共识。同时也十分期望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能握手言和,重启谈判,在新的起点上达成互利双赢的贸易协议,继续发挥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全球的热切期盼,特朗普政府不可能没有感受。
二是竞选连任和选票问题。美国的“竞选和票选政治”表明,在任总统能否成功竞选连任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在第一任期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经济整体规模继续扩张,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任总统成功竞选连任的把握就比较大。反之就希望渺茫。
从近几年美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对特朗普竞选连任是有利的。问题是这种状况能不能一直延续到明年下半年总统竞选结束。这才是最关键的。美国经济已经历了10年的“长期繁荣”,有不少专家认为,美国经济繁荣期将要见底。特朗普上任不久实施的税收改革政策的潜力也已经挖尽。相关数据显示,“5月中旬非农就业岗位仅增加7.5万人,大幅低于预期。6月公布的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仅为50.1,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点。更值得警惕的是,目前美国半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2.1%和2%,再次持续出现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长短期利率倒挂的现象”。美联储近日出台的半年报告指出,“贸易政策、全球增长放缓和其它问题对经济前景构成愈来愈大的风险”。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对一上台就着手准备竞选连任的特朗普来说其政治打击是致命的。所以,经济问题已开始成为特朗普竞选连任的一块心病。
特朗普上台后,其民调数据一直不是很高。对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近期最高的一次也只有47%。当然,这其中有特朗普“一直与媒体为敌”的因素,只有少数有影响的媒体为特朗普政府站台说好话。这在美国政坛上是十分罕见的。在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发达时代,特朗普对一些传统方式或传统媒体的民调不是很在意的,但也不是不需要认真对待。因为最终能否成功连任还是要取决于民意和选民手中的选票。登记报名参选下届总统竞选的民主党有二十多位竞选人。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落后于领跑的5名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其中前副总统拜登的民调率要高出特朗普近二十个百分点。这不能不引起特朗普的关切和注意。
继续搞好国内经济和打好中美贸易这张牌,对拉高他的民意率和巩固并扩大他的票仓是很有利的。
三是中方在原则和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不妥协立场。特朗普在全球发起贸易战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已得到一部分收益。他想用同样的手段征服中国,但没想到中国很难对付。这说明特朗普及其周围的人并不完全了解中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中国在原则问题和核心利益问题上是不可能妥协的。5月份贸易谈判中断后一阵子,《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官媒推出系列“锐评”、“评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方的立场和观点,形成的强大舆论攻势不可能不传递到美国国内。贸易谈判因美方的问题而中断,现在就需要由美方态度的“软化”而重新启动。
据报道,中断一个多月的中美贸易谈判将于本周重新启动。那么,重启后的中美贸易谈判走向如何,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重新启动的贸易谈判主要立足解决剩下的“10%”的关键问题,谈判时间不一定还要花上一年半截和再经历十多轮的交锋。再说特朗普的竞选连任的时间也不可能允许他的团队这样做。但也不会出现很快就签订了“彼此都可接受的贸易协议”。因为双方在核心利益和原则问题上都有自已的诉求。特朗普在峰会前和峰会后多次发声,“这个协议只能对美国有利”,“必须向美国倾斜”,长期以来“美国吃亏太多”,“协议不可能五比五的公平”等,美方带着特朗普的这一思路谈判,双方没有几次交锋是很难有双方可接受的结果的。
由于特朗普将中美贸易谈判与竞选连任“紧密挂钩”,经济形势“出奇的好”,民调选情也对他“十分看好”,美方谈判态度势必会强硬起来。反之,就会“软”下来,“有话好说”,就有利谈判的顺利进展。因些,重启后的谈判很有可能随美经济状况和总统选情而出现波动。
鉴于目前的形势,重启谈判仍不会有什么结果这样的概率已相当小。最理想的结果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达成互利双赢的“伟大协议”。有人说,这样的结果很难。难度是有的,但就应出这样的结果。
中美贸易“失衡”和出现“较大反差”,是由自由市场经济和美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美方挑起的贸易战本来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谈判过程中合理的必要的妥协是必须的。没有妥协就没有谈判策略和艺术,就不会有任何谈判的成功。丢掉原则和底线的谈判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中苏谈判如此,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也是如此。理在我方,并且也有足够的硬软实力,特朗普政府最终将会与我方签下一个 “彼此都可接受的贸易协议”。